Warning: Undefined variable $net_nums in D:\wwwroot\tbook\web\inc\gen.php on line 86

Warning: Undefined variable $net_nums in D:\wwwroot\tbook\web\inc\gen.php on line 86
靖明_冬三十娘_第16节_格格党_笔趣阁
笔趣阁 - 玄幻小说 - 靖明在线阅读 - 第16节

第16节

    ??而前后,则是数个仪仗队手执的各色器物,华丽又隆重。不止如此,还有身着红、青、绿各色官服的文武百官、各色随从。

    ??整个队伍的规模近两千人。

    ??看热闹的京城百姓都离得远远的。

    ??他们更加不可能知道行殿之中待会将会爆发多么激烈的争论。

    ??杨廷和、蒋冕和毛纪已经率领文武百官到了行殿之外,看到行殿门口站着的谷大用,杨廷和默默叹了一口气。

    ??终究是功亏一篑。

    ??知道了良乡那边的变化之后,他就知道这继嗣之争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问题。本想借机除掉太监当中那些剩下的奸佞,没想到还没商议妥当就又来了那么一封谢笺。

    ??嗣君既然到了这里才发难,显然也是看准了阁臣们不可能阻他登基。

    ??不想做个权奸,忠臣就活该被这样拿捏吗?

    ??杨廷和越来越觉得这些都是算计好的,因此心头更悲哀了。

    ??为什么不行正道?为什么不信重朝中大臣们呢?

    ??他身边现在到底是哪些人在出谋划策?梁储有没有参与?

    ??“殿下稍作歇息,升坐后再面见诸位大臣。”黄锦走了过来对杨廷和等人行礼,“三位阁老,殿下让小臣问问,阁老们是先觐见,还是升坐后一同觐见?”

    ??杨廷和看了蒋冕和毛纪一眼后沉声回答:“既如此,臣等先面见殿下吧。”

    ??“阁老们这边请。”

    ??黄锦在前面领路,杨廷和三人先往行殿中走去。

    ??行殿之中,梁储和毛澄都在,徐光祚、张鹤龄、崔元陪在一旁,另一侧则是王府属官。

    ??此时朱厚熜还没出现在这,殿中诸人都迎向了杨廷和三人。

    ??客套中知道朱厚熜正在里面更衣,杨廷和不想太多了,先走到梁储身边问道:“叔厚,可知殿下昨夜送了一道谢笺入宫?”

    ??“什么?”梁储意外地问,“说了什么?”

    ??杨廷和深深看了一眼他,随后才转述了一番谢笺中的言论,梁储听得连连变色。

    ??“我着实不知。今晨从良乡启程后,我和宪清还劝了一路。”梁储眼神复杂地看了看行殿的屏风之后,“殿下竟然如此……决绝?”

    ??“于诸事如此论断,殿下轻率了!”毛澄更是愤愤不平。

    ??在他看来,谢笺中谈到的问题着实敏感。

    ??正德皇帝已经驾崩,对他盖棺定论议定谥号,是后续一道非常重要的工作。

    ??而谢笺中谈到了多少敏感问题呢?

    ??对前任的评价:太宗皇帝之后眼界最广、志气最高。

    ??对当前国势的评价:天时已变,外患不息,内忧又起。似已年迈,老态初显。

    ??对当前朝臣辅政倾向的评价:一味因循守旧。

    ??对自己可能继位后的方针战略:没明说,但他把正德皇帝一顿夸。

    ??对自己说这些东西的心理准备:引颈受戮。

    ??他可是遗诏中指名道姓的嗣君,距离真正的天子身份只差一个登基大典了啊。

    ??在这种时候,怎么敢一下子指责朝臣们过去的辅政成果呢?

    ??与继嗣问题相比,对于朝政将来会如何走更加重要,更加让朝臣们不能退让!

    ??看梁储和毛澄的震惊不像是作假,杨廷和又有一番思索。

    ??这时,朱厚熜终于从里面走了出来。

    ??他和他登基后的第一套重臣班底,终于面对面。

    ??杨廷和抬眼望去,只觉得这个年轻的嗣君双眼清亮、精神焕发。

    ??仪表堂堂自不必说,一路上梁储、毛澄他们送回京里称赞过很多的沉稳、镇静也见识到了。

    ??朱厚熜也在看着他们三人,过来先问了一个好、对上号,态度称得上随和、亲切。

    ??杨廷和对朱厚熜的印象更加立体起来,联想到昨天的事和谢笺中的言辞,只觉得这位嗣君心机深沉。

    ??朱厚熜坐下来之后,也看向了眼中满布血丝、神情疲惫的老臣。

    ??看来昨晚都没睡好啊。

    ??“阁老们辛苦了。”朱厚熜开了口,“本以为今天会是百官劝谏的场面,阁老们既然先单独到了,这里的人都知道情况。太后和阁老们的决定直接说吧,也不好让大臣们一直在外面等着。”

    ??杨廷和、蒋冕、毛纪三人初步领教了他的说话风格,蒋冕之外,另外两人不由得皱了皱眉头。

    ??杨廷和集中了注意力,上前一步行礼说道:“殿下,礼部昨日所呈禀之仪注合乎仪制,臣恳请殿下依礼入宫,再受百官劝进。”

    ??朱厚熜沉默了。

    ??行殿狭小,站不了那么多人。等会正式与百官见面,有资格进来的并不多。

    ??所以现在面前这些人数,倒像是日后最常见的情景:诸多大事,其实只是与几个重臣一起商量。

    ??朱元璋所制定的大朝会、朔望朝会、每日常朝制度,到如今实际已经荒废:除了朱元璋自己,后来的皇帝都没有扛得住这种高强度又低效率的形式。

    ??实际上朱元璋自己也扛不住,废了宰相后设了翰林学士作为“秘书班子”,随后才一步步演化成如今的内阁。

    ??到了宣宗时,开设内书堂教太监读书,司礼监慢慢崛起,如今帝国中枢就成了这样的结构。

    ??英宗继位时才九岁,他祖母张太后又不垂帘听政,朝会时哪里能决定一些事?还有着担心皇帝生长发育的问题,所以内阁定下来每天朝会时限制奏八件事,而且这八件事由阁臣事先写好处理意见给皇帝,这样朝会上奏时幼年皇帝就能“决断如流”。

    ??票拟制度就此成型,而内阁也一步步侵蚀着六部的职权。

    ??现在,内阁虽然在法理上仍旧对六部没有指手画脚的权力,但因为掌握了六部上奏各事处理意见的“建议权”,实则已经是上级。

    ??只差进一步直接指挥六部该怎么办了。

    ??朱厚熜脑子里在感慨这些事,但行殿中则制造出了沉默,因而慢慢压抑起来。

    ??回过神来之后,朱厚熜摇了摇头:“这是最终的决定吗?我还是昨天那句话:让我以皇太子礼仪入宫登基,我不愿意。”

    ??杨廷和表情波澜不惊,毕竟早已料到会这样,他再次说道:“殿下,老臣斗胆请问,殿下欲只继统不继嗣,此刻殿中诸人,有哪些赞同?”

    ??朱厚熜眼睛微眯。

    ??这就是他内阁首辅的威势吗?直接要让人站队?

    ??毫无疑问,此刻站出来赞成的,就是逢迎君意的小人了,接下来必定面临狂风骤雨的驳斥,许多帽子都能戴过去。

    ??第24章 你们还认不认?

    ??面对这种局面,朱厚熜也有一个难处:若只是他自己开口反驳,那就是固执己见、刚愎自用、不得人心。

    ??皇帝虽自称孤家寡人,要使权力延伸出去,哪里能真的做个孤家寡人?不得有人听你的话,按你的意思办事?

    ??若是事事自己冲在前面,威严何在?神秘感何在?

    ??朱厚熜此时并没有其他的好办法,袁宗皋是不可能辩过这些人的。

    ??这件事,本就不是纯粹讲道理,而是争话语权。

    ??他知道局面已经演变到此刻后这些人灵活的底线,于是他不会令这件事陷入杨廷和的节奏里,开口就说道:“不用这样问了。现在的情况是这样的:你们和我。你们,是太后、文武百官,包括我母妃,我王府的属官们;我,只是我。杨阁老,您该问的是我,我愿不愿意。现在也只有两种结果:我登基,继统不继嗣;我不登基,回家。”

    ??杨廷和顿时僵在了那里,手指有些微微发抖。

    ??他没想到这个嗣君态度强硬到这种程度,竟能够无视百官的态度。

    ??这是真正的无视:你不赞同,我不在乎。要是让我登基,就听我的。

    ??何等唯我独尊?

    ??不料朱厚熜随后却说道:“我不会因为此刻反对我的人是多还是少就改变主意,这既是因为我本心不愿继嗣,也因为,我不希望登基之后因为这个问题的支持和反对,朝臣们就此分成两派。”

    ??杨廷和悲愤地说道:“殿下既然有此等顾虑,何必明知只继统不继嗣必定议论纷纷,仍然执意如此?”

    ??“很简单,生我养我者,父母也。当然了,这是大位,既是家事也是国事,我知道会有争论。但这次本来就是特例,这件事情争论起来原本就会各有各的道理。争执不休,于国何益?”

    ??“既然如此,殿下更该以大局为重……”杨廷和说着说着激动起来,眼里泛着泪光阐述只继统不继嗣会有多少危害。

    ??朱厚熜皱起了眉。

    ??一开始还对杨廷和等人的强势有所感慨,但话都说得这么明白了,他们态度虽然明明不赞同却仍旧就能采取苦口相劝的方式。

    ??朱厚熜对这么多朝代以来已经根深蒂固的皇权威严有了新的体悟。

    ??“……殿下,舍近谋远者,劳而无功;舍远谋近者,逸而有终。新君纵以多年储君继大位,尚需大赦天下以收民心、论功行赏以安臣下,何况当此殊例?继嗣再继统,实乃正途。奈何殿下解遗诏、上谢笺,另辟蹊径,在臣看来,便是舍近谋远!”

    ??杨廷和说到这里之后期待地看向了他,朱厚熜却笑了起来,这多少算是讲利弊的成人模式。

    ??说白了,继嗣又继统是消除隐患最简单、最有效的办法,对国家稳定作用明显。至于弊端,无非他朱厚熜一个人扛着:只认大位不认亲生父母的名声,初出茅庐就被重重顾虑束缚着保守而为的基调,承认内阁重臣所提方略更加高明形成的惯例……

    ??他好奇地开口:“好,就当做是我在故意曲解遗诏!就当做是我制造了这个问题!对于已经存在的问题,你们拿出来的解决办法就是让我退让?没错,对国家来说,这是最轻松的,逸而有终嘛,问题迎刃而解。但是,问题真出在我无事生非上?责任都甩给我了?”

    ??杨廷和脸色一变。

    ??朱厚熜没等他开口又继续说:“皇伯驾崩前没有让我继嗣,皇兄大行前没有让我继嗣。我先是世子,然后是亲王,有哪一时哪一刻,我的身份是孝庙嗣子?”

    ??“你们选立我之前没问我的意见,没有继嗣旨意直接就拟了一道让我登基的遗诏,遗诏里又把我兴献王长子的身份写得清清楚楚!到了这里我把问题提出来了,你们又只希望我改变想法,装作上面这些流程上的、表述上的问题通通不存在!”

    ??“昨天、今天,你们说了这么多。有哪一个,哪一次,诚心诚意地说这件事没办好,办错了?!只顾着劝谏我,可有一人低头,认错?”朱厚熜看了毛澄,看了梁储,更看了杨廷和,“我大明如此多的难处,如此多的隐患,君心常忧!但朝臣们就一直想着以最省心、最没风险的方式勉强涂抹,装作若无其事、天下太平吗?”

    ??这话一问出口,杨廷和脸色陡变。

    ??崔元一直默默旁观。

    ??以徐光祚和张鹤龄的水平,也许只能一直尽力跟着,思考嗣君与杨廷和言辞所表达的意思。

    ??但崔元深知,两人的这第一次见面将会决定接下来数年甚至新君这一朝的基调。

    ??杨廷和的苦口婆心还有嗣君已经到达城门之外的事实,都证明了一点:嗣君不可废,登基是必然的。

    ??因为他是君,所以杨廷和只能劝。

    ??杨廷和想拿百官态度来劝,嗣君根本不接招:这件事,你们不支持也得办。

    ??他在要话语权。

    ??低头,是真正的臣服。